什么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 所谓特色,就是明显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和突出的特征。 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可以体现在园林植物的特征上,也可体现在园林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上。园林植物园因种类不同和品种的差异呈现各自不同的观赏特性,如形态、色泽、质感等,园林植物相互之间的不同组合又会产生颇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林相景观、季相景观和时态景观等。 另外,园林植物与环境还存在着互相依赖和互为衬托的关系。园林植物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理环境的特色,甚至有时候成了城市的特色标志之一。同时,这种特色还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如城市的性质、地域文化和群众喜爱等。 尽管近些年来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千篇一律的风格又成了新的问题。如南京、武汉、郑州等许多大城市都将二球悬铃木作为行道树主栽树种,大部分地区的灌木树种都是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缺乏个性和地方特征。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植物都在千种以上,以保证园林绿化的植物生态平衡和稳定,例如伦敦使用园林植物种类就有3000多种。而在我国气候条件最好、植物种类最多的广州市使用的植物种类也不过只有1000种左右,绝大多数城市使用的植物种类只有300-400种,这与我国资源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丰富,仅乔灌木种类就有8000多种,不少著名的园林植物都以我国为分布中心。然而一些绿化工作者往往舍近求远,对外来物种过分青睐,却忽视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从而有意或无意地疏远甚至放弃乡土物种,导致许多本地物种并没有在城市绿化中得到普遍应用。 不仅是种类,植物色彩配置和功能利用的单一性同样亟待改变。例如过去大多景观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十分单一,清一色的绿色,视觉效果十分乏味。而且在应用中普遍重视观赏,许多绿化植物丰富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利用。 城市园林绿化要形成特色,就必须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寻找突破口,根据植物的色彩、层次和结构等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植物群落多样性常常决定着城市景观的丰富度和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大小。所以,在适地适树的原则基础上,应该尽可能配置多种植物种类。 由于园林植物具有地带独特性,由此形成的景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例如华北的杨树林、江南的香樟林和华南的叶树林。所以,在各地园林绿化建设中,本土植物的使用量及其与外来植物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是外来树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风貌很难体现其地域特征。 此外,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除需考虑其自身适应性、功能性外,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定位相协调。如文化型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物种的景观效果及其对人的适宜性和友好性,而工矿型城市在物种选择上主要需要考虑对特定污染物的忍耐能力和净化能力等。 园林绿化发展需要特色,需要景观的多样性,需要树种的多样性,由此可见,未来绿化趋势是多样性、群落性、生态性和功能性的,乡土树种将更受重视。在苗木生产中,有前瞻性地选择一些乡土树种或冷门品种或许也能打出自己的特色。
打造城市园林特色的关键——丰富绿化植物种类